年逾五旬,从传统会计到财务管理,从事财务工作30年,为何还要考取CMA?

  财务生涯三十年,对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愈发渴望

  大家好,我是吴小倩。光阴荏苒,岁月如梭,今年已逾五旬,掰指一算,从事财务工作已然三十载。

  曾经计划经济的工厂会计,又历任台资企业财务,再入保险企业财务大门二十多年。做过出纳,干过明细帐会计,做过总帐会计,干过预算会计,曾担任基层财务经理十年,现任职省级分公司部门副职。

吴小倩

  优财学员:吴小倩

  CMA分数:P1-370分、P2-380分


  纵观多年财务生涯,前些年主要从事传统会计工作,后面十多年侧重于财务管理工作。尽管担任财务管理工作,也都是在探索中前行,非常缺乏管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。


  一方面为了梳理总结个人财务管理实践,另一方面,随着各类险企会计核算逐步集中,对系统化管理会计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,为此,我选择学习CMA。


  学习CMA: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得以完善


  通过学习CMA,经历实践到理论的升华,修正了管理思维偏差,分析出管理乏力的原因,丰富完善了自己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。比如:


  学以致用


  我们在进行决策分析时,通常也会运用历史数据,采取趋势分析法等,进行盈利分析,但是没有科学地建立盈利模型,缺少严谨的分析过程,只是匡算数据大致测算。经过学习,认识到运用本量利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的科学性与重要性:


  首先,要满足本量利分析的四个假设;


  其次,要区分确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;


  最后,要计算单一产品边际贡献,进而计算多产品组合的保本点与保利点,构建盈利模型。


  可以分析提高盈利的途径:降低固定成本、降低变动成本、提高单位保费、提高销售量、调整产品结构等等,这样我们也能够很好地进行保费目标分解及资源配置。


  优财案例式教学,非常适合财会职场人士


  一个偶然机会,网上结识优财,优财是国内CMA培训领域的开创者,而且10多年仍然专注在CMA培训领域,于是选择优财。


  优财采用案例教学,坚持能考会用的教学理念,不要求死记硬背,力主结合实践理解记忆,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学习。


  虽然我在两年内CMA考试低分飘过,但我对学习非常有感受的。


  基于前面述及的学习动因,在日常学习备考中,抱着学习知识的态度,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压力。每天晚上听课,心态轻松,经常对照比较,理论上是怎么讲的?我们实际是怎么做?理论的做法有什么好处?日常实际的做法需要怎么改进?哪些方面需要改进?制度层面?执行层面?考核层面?


  学以致用


  比如:在制订业务部门绩效考核指标时,我们往往采用“边际贡献(保费收入-变动成本和费用)”考核获利能力,在计算中没有包括固定费用,实践上给出的理由是:固定成本不可控,引导业务部门聚焦边际贡献。然而并非所有的固定成本均不可控,固定成本可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,而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可以控制改变的。


  经过学习“绩效管理”这一章,为了让业务部门积极管理可控固定成本,可以建议今后采取“直接利润(边际贡献-部门固定成本)”考核其绩效。


  我能通过考试,能系统学习管理会计知识,非常感谢优财老师的辛勤付出。


  杨晔老师讲课深入浅出、理论联系实际;


  王谦老师授课娓娓道来、财管知识一线牵;


  答疑老师微信日夜坚守、解答问题信手拈;


  更有班主任陈桂芳老师从报名缴费、预约考位到检查考前物品准备,从督促听课进度、追踪做题数量到审核取证资料,一直细致入微,一路谆谆教导,始终如一、爱岗敬业!


  两年优财今朝毕业,感谢优财,难忘优财,祝愿优财一路长虹!


  姓名:吴小倩

  职位:省级分公司部门副职

在线咨询

Hi,欢迎来咨询CMA

考试指南

管会课程

专项课程
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