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学姐学哥、学弟学妹们,大家好!我叫宋利平,是一名40岁+的考生,目前任职于视频通信行业的信息化经理职位。
我是2021年5月份才开始正式备考的,分别于21年7月、22年1月,以440分、460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P1+P2考试。
认识CMA是早在2017年,当时办公室有2位同事取得了证书。我正处于合并报表向内审转型阶段,发现CMA的知识框架体系中的预算、绩效、成本、内控、分析、决策都非常适合我。经过不断地深入了解,我最终选择了优财,兜兜转转最初的小小老师也成为了我可爱的班班。近十个月的系统性学习,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转变。
(优财学员 宋利平)
工作上,对以往实际工作的内审内控、财报分析、投资分析、决策分析、预算控制等,都有了系统性认识,可以有效使用多种现代化工具方法,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决策。
从学习前的不懂建模是何方神圣,到现在可以结合CMA的工具方法论和企业实际情况,搭建适合企业的分析决策模型。从而不断提高了企业管理的广度和颗粒度;
帮助各经营单位找出差异、达成目标;
更直观地展现了企业预算执行情况,提供更有价值的经营分析报告;
帮助企业有效甄别优、劣项目,实现长期项目风险控制;
逐步搭建财务共享中心,打造最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等等。
思维方式上,从原来的传统的“线性思维”与“直觉思维”,转变化“分析思维”与“发散思维”。早些年,我对事物的认知,更多的是一种直线的、单向的、单维的、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,更多的依据内因的感知而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、猜想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女人的第六感”。虽然通过这种感知也获得了一些小成就,但却无法系统化、规范化,无法形成对未来有价值的参考。
现在,我已经能够通过发散求异,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事物的内在逻辑,通过归纳推理、演绎证明等,得出最接近于本质的见解与建议。
CMA系统地讲授了各种场景下的工具方法论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大多数财务人员做分析,都是停留在《财务管理》简单的公式套用、数字罗列展示,深问一句就不知道数字的意义。通过CMA学习,我更关注每个数字所要陈述的“故事”,通过横向、纵向、行业内、标杆多维,深层地思考单个指标、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影响。针对我们的公司,应该关注哪些指标?哪些指标存在异常?如何看待指标波动背后的战略导向?较佳的指标,是否隐藏着未知的隐患?改善偏差时,哪些职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?等等。
虽然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通过了CMA,但考过之后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我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核算、税务、合并分析等职能,而是将经营分析、经营决策融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,打通传统企业采购、委外、银企、银税、项目等全产业链,目标是通过打造最简单、最高效的ERP管控系统,实现集团实时、精准、高效、稳定的技术管理。
说了这么多,在考和即将备考的CMA伙伴们肯定会问,“是不是这个考试特别简单,随便听听课件就通过了?” “你是怎么做到,高分考一门过一门的?”虽然被很多同学爱称为“学霸”,但我可真真算不上学霸。大龄、失业、转行、新入职、天天加班……所有想的到想不到的困难,我都遇到了。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延误学习的借口。简单说三点小小的建议吧,希望对更多的朋友有所帮助。
建议一:不轻敌,按部就班!
任何一门学问,都有其内在的体系与逻辑,要想顺利通过,首先要按照班班给的计划表,分解到每小时、每分钟去完成。不要总想着,今天再看会抖音、追会剧,明天再追上进度也不迟。错过的今天,就意味着明天要双倍返还!有多少同学,今天落一讲,明天落一天,最后发现落下的没时间追,学过的知识也淡忘了。其实坚持没有那么难,一个计划表只有3个月,坚持7天以后,你就会发现学习已经成为你最好的伙伴。
建议二:不退缩,初心不改!
如果不巧你落下了计划,请想想你当初为什么要选择CMA。如果不是受人胁迫,就请坚信自己,把落下的追回来;如果很巧你遇到了晦涩的章节,那么恭喜你,你的知识马上要提升了。攻破它,你就拥有了它。薄弱的章节,1遍听不懂,就听2遍、3遍,并写下来。
建议三:想尽一切办法、利用一切工具,听懂、学牢、吃透。
CMA的魅力就在于“活学活用”,我们学习它,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当中去。所以,不要仅仅停留听课件,多结合习题去理解,结合实际工作去理解。要挤出海棉中的所有时间,公交、地铁、午休、睡觉前……,思维导图、课堂笔记、错题本……
“通过考试”是我们的第一目标,“学以致用”是我们的远大目标。相信很多同路人,都感受到了信息高速发展的巨大变革。一个人可以靠一门本领活一年,但决不可能靠一门本领活一辈子!CMA将引领我们走向管理之路,相信不久的未来,我们都将成为一代新势力军,引领企业更健康、更高效、更安全地发展,协助创造更多中国的“百年企业”、“百强企业”!
申明:本文由CMA培训专家-优财整理编辑,更多CMA考试相关内容详情咨询优财官网(https://ucfo.com.cn/),禁止转载。